【電動滑板車】小米1s開箱,台灣合法嗎?

by rock

米家電動滑板車1S,這台是我們從中國訂的,是我媽叫我幫她買這台車,因為她出去跑業務拜訪客戶的時候,在外面有時不好停車就必須停很遠,再走路過去覺得有點累,所以她就希望可以買一台電動滑板車,可以讓她做一個代步使用,因此,我們就買了兩台米家滑板電動車1S。

 

米家滑板電動車1S

這個米家滑板電動車是入門款的,最早一代跟1S的差異主要在於螢幕有沒有顯示儀表板,這次的是數位儀表板,上面顯示的資訊蠻多的。而這台電動滑板車最重要部分,就是它的動力,它是一個500W的直流無刷電機馬達,是一個很省電的馬達設計;煞車的部分,雖然只有一個煞車拉把,但是它其實是前後煞車,前面的部分是用電子控制的,它主要是用馬達去做減速,然後達到煞車的效果,前面的煞車還包含有電子式ABS,用電腦偵測並用馬達去控制;後面的部分是碟煞,是有打孔碟煞喔!這是性能車才有的。

 

電動滑板車的性能介紹

再來是它的性能參數,時速可以最高可以達到25,但這其實是被限制住的參數,因為我看網路上國外有人把它解限速,解限速之後的時速可以達到48,其實這時速非常的快,但我覺得這麼小的車、小的輪子,騎這麼快其實是很危險的,所以我並沒有想要去破解,而且他只是做一個代步使用,騎得越快相對耗電量也就越大,因此我覺得是沒有必要。至於電池的部份,我上網查到的資訊是說他是LG的,續航力可以到30公里,但這是以75公斤的人,定速15,開ECO騎到最快的基礎下。

 

電動滑板車操控功能

這個電動滑板車的操控主要區域,它的拉柄握起來的質感很好、很舒服,也蠻止滑的,所以應該算相對安全性高,而這台電動滑板車的車殼,主要都是鋁合金做的,所以算是比較輕巧,然後強度又夠,我個人覺得騎起來是非常的紮實,很舒服的感覺;然後是油門,它沒有像摩托車一樣的控制,所以比較容易在騎乘中的時候晃動,這時就可以輕點油門,在晃動的時候用你的拇指控制比較不會去晃到,就不會有忽快忽慢的問題;接下來是介紹它的鈴鐺,輕輕用的時候,是沒有聲音的,會一卡一卡,要大力按才會有鈴鐺聲。我覺得燈設計的沒有很好,有點像開遠燈的感覺,不過可以照6米遠,其實以照明來講是蠻棒,但是對其他人來說應該是不好。

 

電動滑板車其它功能

ECO 節能模式,D就是普通模式,S是運動模式,油門的部分也有定速,例如控制一個時速5秒鐘,就會自動進入定速模式,我覺得很好用,要不然一路按油門超累的!有定速的話很方便。這個電動滑板車他折疊之後,提起來的重量是12.5公斤,其實是有點重啊!所以我覺得這設計是沒有要讓你拉著走,就是希望你是騎到定點才把它提到某個地方放之類的,所以他續航力算是蠻夠,買越輕的車相對的續航力或是性能都較差或是輪子都較小,我在官網看到它是6061鋁合金的材質,但沒說明是哪一部份,感覺輪子好像也是鋁合金,這台電動滑板車主要重量都是在車底的部分,所以風大的時候也沒有被吹倒,我覺得還不錯。整體而言這台電動滑板車我覺得很棒。

 

電動滑板車的組裝

介紹這台車的組裝,這台電動滑板車組裝其實很方便,他總共就4顆螺絲而已,他也有附工具,也有附打氣的小工具。介紹一下輪子,輪子是CST,應該就是台灣的正新,正新輪胎幫忙代工,一顆輪子8.5吋,我覺得算偏大,因為台灣很多品牌,電動滑板車都只有做到5.5吋,另外我有測試過,小米推出的行動打氣機,是可以幫這個輪胎打氣, 沒有問題的!我覺得這個電動滑板車的煞車其實騎起來需要適應,算是沒有很容易去控制它的煞車,因為點煞車下去之後,是前後一起作動的,覺得沒有很平衡,稍微會有一點晃動感,但倒不是大問題。

 

現行電動滑板車法令

台灣目前就是針對電動滑板車這一塊其實還不是很開放,當初制定法律的人沒有考慮到未來,因此出現現在的問題,目前台灣的法律規定,電動滑板車是完全不能在柏油路面騎行,而在人行道規範的部分,法規規定,除了人力以外的交通工具都不能在人行道上面騎行,因此,這一台電動滑板車不用他的電,直接用人力在人行道上騎行是合法的喔!但是只要通電之後,用電力騎行,就不合法。像香港,他們是有限制人行模式,人行模式開啟時速只能到5,那就會很安全,因為人走路時速大約3~4。

 

電動滑板車載重

介紹一下它的滑行方式,這台電動滑板車並不是直接點下油門就會往前,必須要人先滑行,時速4~5的時候,再點油門那他才會往前走,其實我覺得騎起來真的是蠻方便也是很好玩、舒服的。而它的載重是100公斤,這是動態載重,靜態載重有達到700公斤,我們有試過,其實兩個人一百多公斤同時騎一台車是沒有問題。然後騎電動滑板車必備的就是後背包,因為不能掛東西,其實是可以掛,但不好騎,如果你旁邊掛東西很可能重心會不穩,所以要必備後背包,比較方便!

前往購買>> 電動滑板車

 

Read More: 【電動自行車】好收納折疊電動自行車;3種騎行模式評測

You may also like